康复知识丨新生儿听力筛查须知
听力语言康复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听力和听觉这两个概念很模糊,统称为“听力”,一旦发现问题,则称之为“听力障碍”,这两者其实并不相同。听力≠听觉。区别在哪里呢?
一、什么是听力?
听力是对声音的接受能力,这种能力先天具有,与听觉系统发育是否完整和健全有关,主要受听觉系统的外周器官影响。
二、什么是听觉?
听觉则是在听力的基础上,经过各级听觉核团的加工处理以及听觉中枢水平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主要受听神经及听觉中枢的影响。该部分功能能否比较好的发挥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有关。
三、什么是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dysaudia)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
正常听力是人们学习语言的前提,大脑需要双耳不断接受外界刺激才能够习得语言。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将会失去社交和学习的能力,并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和精神心理的创伤,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在我国,每年有超过3万名新生儿患有先天性耳聋。婴儿期的听力障碍会对语言学习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导致孩子既聋又哑。如果能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就可以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治疗手段帮助孩子学习语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国家规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一部分,主要就是为了尽早发现听力损失的患儿。出生后6~11个月是进行言语模仿的“黄金时间”,而言语表达到2~3岁时方能发育,一旦错过前面的黄金时间,待3岁后因不会说话再就诊,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后期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
新生儿听力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国内外报道表明,正常新生儿和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的差异较大,正常新生儿约为1‰~3‰,高危因素新生儿约为2%~4%。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青苹果学园测听室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什么时候做?
正常新生儿:
宝宝出生后3-5天,在住院的期间就应该进行初步筛查过程。如果第一次筛查有未通过或者未进行,需在生后 42 天进行复筛。如果复查仍未通过,还需要去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具有高危因素:
如果初筛通过,但是孩子存在高危因素,需要在生后三年内每年进行一次听力筛查。有些听力障碍是过了新生儿期以后才会出现,需要定期检测。
高危因素包括: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及以上者;
早产(小于26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高胆红素血症;
有感音神经性和( 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关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者;
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
颅面部畸形,包括小耳症,外耳道畸形,腭裂等;
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等。
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出生时有缺氧窒息史,Apgar 0-4分/1min 或 0-6分/5min;
机械通气5天以上;
细菌性脑膜炎。
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并治疗
如不及时干预,听障儿童不仅会出现听觉、言语、语言等障碍,随着年龄增长还会遇到学习、就业、婚姻等一系列问题。轻、中度听障儿童如果不接受干预其学习成绩会比同龄健听儿童落后一到四年。重度和极重度听障儿童如果不接受干预其学习成绩只能达到三、四年级的水平。提早发现听力障碍的症状对治疗十分重要。对于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最好在出生后 6 个月内开始,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振动声桥等手段帮助患儿听到声音,再通过专业语言康复训练来帮助听障儿童建立听、说能力,全面改善听障儿童的身心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其平等接受教育,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机会与条件。
六、浙江康复医疗中心青苹果学园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青苹果学园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青苹果学园启音康复服务团队,专门为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听觉语言康复服务,中心采用机构训练、家长培训等各种形式,积极建构中心、家庭开放式的康复教育网络,对全年龄段听障儿童提供听能管理、学前教育、听觉语言训练、言语矫治、康复评估、家庭训练指导等康复服务。
听觉口语法一对一教学
服务康复2000多名听障儿童的事实证明,通过积极干预,听障儿童不仅能够获得理想的听觉言语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而且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贡献。